心律不整!「IPAD」 4預防勝於治療





【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世傑/台北報導】 2011年11月24日 10:48


目前台灣約有五十萬人有心律不整,每年嚴重心律不整者將近萬人,甚至因而猝死,猝死對社會與家庭所帶來的損失,更是無法衡量。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為傳達正確的防治保健觀念­,訂定12月第一週為「台灣心律不整防治宣導週」,提醒民眾當感覺身體不適、胸口或心臟有異時,可藉由「IPAD」 4步驟自我檢查,若不及時處理可能猝死,應掌握黃金期立即就醫。


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理事長陳適安指出,正常人的心跳通常是規律有節奏,以一定的間隔平均每分鐘跳動60~80次,但如果心跳不正常時,不論快、慢甚至是不規律,在臨床上都­稱為「心律不整 」。


而根據衛生署公布99年國人十大死因,心臟血管疾病高居國人死因第二位,其中又以心律不整導致的心因性猝死為主要原因之一,顯見心律不整在台灣的老齡化社會中,已成為必須­注意與重視的疾病。


關於「IPAD」 4徵兆,陳適安解釋說:「第一個I代表Intermittent:心搏有異常,會間接性發作;第二個P是指Persistent:心搏異常狀況一直持續發作,可能持續很快­或持續很慢;第三個A指的是Asystole,指的是心搏停止。最後一個是D,也就是Dropped beats,表示心搏間歇性停止,這也是許多患者最常見的一種狀況,根據很多患者形容,這種情況很像心跳漏拍一下的感覺。」


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秘書長黃金隆也指出,臨床資料統計顯示,心律不整表現中,約一半病人可能完全毫無症狀,或是因為症狀輕微而忽略,但若是嚴重的心律不整,則可能會引發如­昏厥、休克甚至猝死的可能。


目前醫學上提供診斷心律不整的檢查,如:聽心音或是胸前觸診,而除了理學檢查,最簡易的例行檢查即是透過心電圖詳細檢查,藉由檢查能記錄到心律不整的發作,進一步判斷心律­不整的類別,從而辨識嚴重程度給予適當治療。


在治療方面,可依據不同類型的心律不整及各種心臟病合併症而有所差異。目前的治療方式有藥物治療、電燒療法及儀器裝置 ,口服藥物治療方面需注意遵照醫師指示,避免副作用發生;心導管電燒術則是將不正常的放電源頭燒除,治癒機率可達九成以上;而儀器裝置有心臟節律器與去顫器等選擇,能自動­偵測心律不整的發作,並傳送適當電擊,使心臟恢復正常的心律。


為健康 “讚” 出來!快按讚加入《華人健康網》!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月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