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治療的新希望-標靶治療藥物


 


「爾必得舒」(Erbitux)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 王緯書主治醫師


 


自2007年3月1日起,標靶治療藥物「爾必得舒」(Erbitux)已有條件獲得健保給付。健保局給付的條


件是列為第三線治療,亦即包含「抗癌妥」(irinotecan)以及「樂鉑」(oxaliplatin)的二線化療失


敗後始可由醫師提出申請,進行「爾必得舒」與「抗癌妥」的組合式療法。如病患希望提前到第一或第


二線使用,也可選擇自費提前接受組合式療法。


 


2007年4月間,於美國癌症研究學會(AACR)年度大會中所發表的一項跨國臨床研究(EPIC)顯示,


相較於單獨使用「抗癌妥」,將「爾必得舒」搭配「抗癌妥」用於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的第二線治


療,能夠有效增加病患的治療反應率(response rate)以及無惡化存活期(progression-free


survival)。這項研究所收治的對象,係接受「樂鉑」治療失敗後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。研究發


現,併用「爾必得舒」與「抗癌妥」的患者(研究組),其疾病無惡化存活期從2.56個月延長到3.98個


月,增加了50%;而腫瘤至少縮小一半的治療反應率從4.15%,提高到16.36%,為原來的4倍。就整體


存活期(overall survival)而言,接受「爾必得舒」搭配「抗癌妥」組為10.71個月,而單獨使用「抗


癌妥」組(控制組)則為9.99個月,並沒有達到統計學上有意義的差異性。可能的原因,係超過40%控


制組的病患(即一開始未合併使用爾必得舒者),由於治療的反應率極低(4.15%),且無惡化存活期


極短(2.56個月),在他們因疾病惡化而終止臨床試驗後,基於人道的考量,再行接受「爾必得舒」搭


配「抗癌妥」的治療。由於這些控制組病患最後也接受到「爾必得舒」的治療,造成兩組病患最後總存


活期的差異性因而被削弱。


 


「爾必得舒」是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治療的新武器,它是一種單株抗體,也是上皮生長因子接受器


(EGFR)的阻斷劑。研究顯示,約百分之八十的大腸直腸癌細胞膜上的EGFR呈陽性。EGFR本身係位


於細胞膜表面的一種蛋白質,它可以將血液中導致癌細胞生長、繁殖、以及抗凋亡的訊號傳遞到細胞


內,不但會導致癌細胞容易生長,也容易對化學治療產生抗藥性。因此使用「爾必得舒」這種單株抗體


將EGFR加以阻斷,活化癌細胞凋亡作用,可有效抑制大腸直腸癌細胞的生長,並增強大腸直腸癌細胞對


化學治療藥物的敏感性。


 


近年來,大腸直腸癌已成為影響國人健康的重要問題。2003年臺灣地區大腸直腸癌已高居國人十大癌症


死因的第三位,僅次於肝癌及肺癌,是近年來發生率成長最快的癌症之一。根據2004年最新資料,台灣


當年度有8000新增大腸直腸癌案例,發生率為10萬分之35。不過大腸直腸癌也是各類癌症中,少數能


夠早期發現且有效治療者。拜化學及標靶治療藥物之賜,過去難以治療的「轉移性」大腸直腸癌,也順


利擺脫「絕症」惡名,而有根治的機會。


 


早期大腸直腸癌經手術切除,九成以上都能根治。但有約五成的病患,一發現時就已經轉移(包括淋巴


轉移以及肝、肺等臟器之遠端轉移),淋巴轉移仍有機會根治,若發生遠端轉移,就不容易治癒了。肝


臟以及肺臟是大腸直腸癌最容易產生遠端轉移的部位。轉移性大腸直腸癌,如果不做積極治療,只做支


持性療法,只有半年壽命。使用傳統的化療藥物5-FU加上葉酸則可將壽命延長到一年;若再搭配新一代


化療藥物,例如「抗癌妥」、「樂鉑」等,壽命可延長到20個月,如果併用新一代標靶藥物,勢必能進


一步延長壽命。


 


過去大腸癌一旦轉移到肝臟便無法開刀,醫師只能放棄,但近年來,因為各種化療、標靶治療藥物極為


有效,肝轉移患者透過化療,便有機會將把腫瘤縮小到可以切除的程度。根據法國學者的研究,將轉移


性病灶切除後,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有機會可以治癒,這根本是過去無法想像的事情。即使某些病患無法


開刀,也可以透過其他輔助治療,如「射頻燒灼」法等,幫助殲滅肝臟內的腫瘤,延長壽命。


 


根據2004年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一篇研究顯示,將「爾必得舒」與「抗癌妥」合併使用,對於


「抗癌妥」治療無效的轉移性大腸癌,會比單獨使用「爾必得舒」更為有效。該研究共有329位病患在


接受含有「抗癌妥」的治療無效後;其中218位接受「爾必得舒」以及與試驗前相同劑量的「抗癌妥」


合併療法,另外111位病患接受「爾必得舒」單獨治療。結果發現,不論是單獨使用「爾必得舒」或是與


「抗癌妥」合併使用,在臨床上都有顯著的療效。合併療法組其反應率比單獨使用「爾必得舒」高。合


併治療組平均腫瘤惡化的時間也較長;接受合併療法的病患,平均存活時間也較接受單獨療法的病患,


存活時間來得長。值得一提的是,有部分病患在「抗癌妥」與「樂鉑」兩種藥物治療失敗後,於接受


「爾必得舒」與「抗癌妥」合併使用後,腫瘤又再度縮小,顯示「爾必得舒」可以使部分已經對化療藥


物產生抗藥性的癌細胞重新恢復敏感性。


 


「爾必得舒」的建議給藥方式為每週一次靜脈注射,第一次注射劑量為每平方公尺體表面積400公絲,


之後為每週每平方公尺體表面積250公絲,於注射前宜投與抗組織胺類藥物,以預防過敏反應。該藥的


副作用十分輕微,最常見的副作用是痤瘡般的皮膚疹及甲溝炎等皮膚症狀。然而,痤瘡般的皮膚疹的出


現,反而是「爾必得舒」出現抗癌療效的指標。


「爾必得舒」對全身性化學治療而言,是一項革命性的發展,也是醫學界對抗癌症的一大進步。
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月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