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要命還是要性福
攝護腺摘除,一半會不行
攝護腺摘除,一半會不行
依衛生署2004年的統計,攝護腺癌高居男性10大癌症死因的第8位,書田診所泌尿外科主任洪竣澤表示,目前治療攝護腺癌的手術,主要以手術摘除為主(即攝護腺根除手術),只適合早期癌症(第一及第二期)病患,但至少有一半以上的病人在手術後,會出現性功能障礙。
障礙是怎麼發生的?
這是因為在進行攝護腺癌根除手術時,需要從腹部開一切口,然後將骨盆腔內的攝護腺、攝護腺包膜、儲精囊、輸精管及周邊的淋巴組織全部切除,在進行手術剝離時,很容易會傷到鄰近的海綿體神經,且因為手術的緣故,也會影響到附近血管組織的血液循環,不管是海綿體神經及骨盆腔內的血液循環,都和男性陰莖勃起有很大的關連性。
這是因為在進行攝護腺癌根除手術時,需要從腹部開一切口,然後將骨盆腔內的攝護腺、攝護腺包膜、儲精囊、輸精管及周邊的淋巴組織全部切除,在進行手術剝離時,很容易會傷到鄰近的海綿體神經,且因為手術的緣故,也會影響到附近血管組織的血液循環,不管是海綿體神經及骨盆腔內的血液循環,都和男性陰莖勃起有很大的關連性。
洪峻澤說,現代人不喜歡手術傷口太大,傳統的開腹手術疤痕往往會長達10~15公分左右,新的腹腔鏡手術,則只會在腹部留下4個直徑約1~1.5公分的小孔,可是不論是傳統的開腹手術或是腹腔鏡手術,手術的原理都相同,都需要將上述的器官摘除,很可能會傷及海綿體神經,並影響到骨盆腔附近的血液循環。
若發現癌病時,已經是罹病第三或第四期,因癌細胞已侵犯周圍器官,手術已無法徹底清除腫瘤,只能進行荷爾蒙療法或放射線治療。荷爾蒙療法的目的是要去除體內的男性荷爾蒙,放射線治療是用鈷六十照射在攝護腺或已轉移的骨骼病灶上,也都會造成不舉的後遺症,不過,雖說攝護腺癌的惡性度不如肺癌及肝癌,但仍有致命的危險性,病患為了延續生命,這些治療還是必須的。
血精可能是癌變症狀
攝護腺癌的初期症狀不明顯,多數的人常會因排尿困難而求診,初期症狀和攝護腺肥大的症狀類似,當出現骨頭疼痛症狀時,往往已經癌細胞轉移了(第四期)。
要注意的是,最近美國有份研究報告指出,2萬6千名男性參加攝護腺癌的篩檢計畫,有0.53%的人曾出現過血精,出現血精的男性中有13.7%罹患攝護腺癌,比50歲以上罹癌比率6.5%,高出1倍。
<初期症狀>
攝護腺癌初期常見的症狀和攝護腺肥大相似,包括:
1.頻尿、無法憋尿、夜尿
2.排尿困難、排尿無力。
3.。射精疼痛、血精。
4.血尿。
攝護腺癌初期常見的症狀和攝護腺肥大相似,包括:
1.頻尿、無法憋尿、夜尿
2.排尿困難、排尿無力。
3.。射精疼痛、血精。
4.血尿。
<危險族群>
由於攝護腺癌早期的症狀不明顯,發現不易,洪峻澤提醒,以下族群應定期到醫院進行檢查。
由於攝護腺癌早期的症狀不明顯,發現不易,洪峻澤提醒,以下族群應定期到醫院進行檢查。
1.有上述頻尿等不適症狀時,應趕快到醫院檢查。
2.有家族史的50歲以上男性,應每年定期進行至少一次的檢查。
2.有家族史的50歲以上男性,應每年定期進行至少一次的檢查。
<檢查步驟>
在醫院進行檢查時,醫師的例行性檢查,有以下幾個步驟:
在醫院進行檢查時,醫師的例行性檢查,有以下幾個步驟:
1.先進行肛門直腸指診,檢視攝護腺有無硬塊。
2.抽血檢查,攝護腺特異抗原指數(PSA,正常值0~4.0ng/ml),數值愈高,癌變的風險愈高。
3.發現肛門大腸指診異常或抽血檢查數值過高,仍需要進行切片,才能確定是否罹患攝護腺癌。因為有硬塊不代表一定是惡性腫瘤,攝護腺特異抗原指數過高,也有可能是泌尿道的發炎問題。
多吃蔬果可預防
多吃蔬果可預防
對於攝護腺癌的預防,洪峻澤提醒,有家族史者的中年男性應每年進行身體檢查外,今年初美國醫學期刊癌症研究及美國國家癌症醫學雜誌都曾發現,多攝取蔬果有助於預防攝護腺癌。
癌症研究依據美國伊利諾大學的研究指出,一餐內同時食用紅番茄和綠花椰菜,可對抗攝護腺癌,番茄最好是煮熟,綠花椰菜最好生吃,因為番茄紅素具有抗自由基的效用,綠花椰菜中的硫化物可抑制癌細胞的成長。
在《國家癌症醫學期刊》中則登載西雅圖霍金森癌症中心的研究發現,每天吃3次蔬果,罹患攝護腺癌的危險性減半,特別是吃大量的十字花科類蔬菜如芥藍菜、包心菜、綠花椰菜等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