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別叫我縮頭烏龜 ~ 紅腹側頸龜



 

臺北市立動物園於91年與韓國交換來的紅腹側頸龜,首度成功繁殖5隻小龜,可別叫牠們縮頭烏龜,因為遇到危險時,紅腹側頸龜只會將頭側向一邊,無法縮到殼內。


 

紅腹側頸龜除產卵時和短暫時間上岸日光浴外,其他時間完全生活在水中,之前雌龜曾將卵產在水中,去年9月動物管理員林義堂觀察到雌龜上岸,經過X光照射確定腹中有卵,即將龜媽媽大黑單獨留置在鋪好泥土的陸地上,不久並產下7枚卵。


 

去年10月15-17日陸續孵出5隻小烏龜,剛孵化的小烏龜體重只有4公克,背甲長只有2.5公分大,目前已經有8-9公克重,小烏龜一孵出來身上的花色就長得跟爸媽一樣,眼睛有一條黃色斑紋,義堂說:「看起來像蒙面俠『蘇洛』一樣」。


 

 爬蟲動物中有少部份的蛇類和蜥蜴有護卵行為,但所有的烏龜生下蛋後就離開不管,那是因為烏龜沒有攻擊能力,如果敵人來了可能連自己都保護不了。紅腹側頸龜雖然無法將頭縮回殼內,但遇到危險時會將頭側彎貼著身體,連手、腳都緊貼在龜殼下,頓時看起來像一顆橢圓形的扁石頭,以擬態來騙過獵食者。


 

紅腹側頸龜是高度的水棲性淡水龜,除了偶而上岸曬太陽和築巢產卵外,牠們很少離開水中。腹甲呈紅褐色,眼睛有一條黃色過眼線,四肢具蹼,棲息於河流、湖泊和瀉湖中,野外以軟體動物、甲殼動物和水生昆蟲為主食,人工飼養則以小魚和小蝦為食物。雌龜通常比雄龜大,雄龜尾部較為粗大,雌龜每窩可產5-14顆白色長橢圓形的蛋,約42-49天即可孵化。


 

 紅腹側頸龜小檔案

英名:Red-bellied short-necked turtle

學名:Emydura subglobosa

分類:爬蟲綱、龜鱉目、側頸龜亞目、蛇頸龜科、短頸龜屬、紅腹側頸龜

分布:澳洲、印尼和巴布亞紐幾內亞

繁殖:一次產5-14枚卵,孵化期約42-49天

棲息環境:熱帶雨林河流或湖泊區

體型:背甲長20-26分,成體體重可達600公克以上

食性:雜食性但偏肉食性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月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