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原產於非洲馬達加斯加島的白頸狐猴、環尾狐猴和褐狐猴,今年共繁殖了14隻小狐猴,使得臺北動物園的狐猴家族共擁有49個成員。


每一種狐猴各有自己的一套育幼方式:族群最大、幾乎完全樹棲的褐狐猴,今年繁殖8隻仔猴,小狐猴一出生就跟媽媽四處活動,仔猴必須自己緊緊抓住媽媽才不會摔下來,從日出到日落都很活躍,甚至夜間也會活動和採食。經常在地面行走、也會在樹間移動的環尾狐猴,今年繁殖3隻仔猴,生產後媽媽就24小時把小寶寶帶在身上,小狐猴剛出生時抱在媽媽懷裡,隨著年齡的成長,慢慢的移到媽媽背上,不到一個月就開始吃水果、葉子等,屬於日行性的環尾狐猴經常伸展四肢進行日光浴,一點也不怕又熱又亮的太陽。體型最大的白頸狐猴育幼方式最特別,牠們利用樹枝、樹葉做窩,今年3隻新生小寶寶在窩裏出生、長大,即使媽媽出門也會叼著牠,因此小白頸狐猴雖然看起來比其他狐猴大一號,手腳反而較不靈活。


今年有2隻小狐猴由動物褓母人工哺育,因受傷治療而離開媽媽的白頸狐猴蔡小五,傷口復原後媽媽白蔡卻不願意再接受牠,現在和生日僅差2天,一出生就被媽媽棄養的環尾狐猴許小六(媽媽環許)一起由褓母李素蘭照顧。


4月28日出生的白頸狐猴小五是在巢箱中長大,但4月30日生的環尾狐猴小六,因從小就需抓緊媽媽跟著四處活動,因此總是緊緊抱住體型較大的小五才有安全感,只要小五離開牠的視線,就發出著急聲音尋找,連褓母素蘭都不能取代。


本文摘自2006年7月10日新聞稿「動物酷一夏 - 狐猴樂翻天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月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